您的位置:首页 > 会议日程
检索:
选择日期:
  • 不限
  • 2025-08-15 [星期五]
  • 2025-08-16 [星期六]
选择分论坛:
  • 不限
  • 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  • 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  • S3气象观测与数据
  • S4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
选择会场:
  • 不限
  • 友谊宫二楼 聚贤厅
  • 友谊宫二楼 7号会议室
  • 友谊宫二楼 9号会议室
  • 友谊宫二楼 3号会议室
  • 友谊宫二楼 5号会议室

2025-08-15 星期五

友谊宫二楼 聚贤厅

08:45-09:15 | 开幕式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8:45-08:50

《气象学报》百年发展历程宣传片展播

2 08:50-09:15

领导、嘉宾致辞

09:15-09:45 | “未来之星”气象青年学者创新挑战赛展演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9:15-09:21

“未来之星”气象青年学者创新挑战赛展演

李潇濛 国家气象中心
2 09:21-09:27

“未来之星”气象青年学者创新挑战赛展演

周立隆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3 09:27-09:33

“未来之星”气象青年学者创新挑战赛展演

周星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

09:45-10:00 | 期刊百年发展史巡展

10:00-11:40 | 主题报告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0:00-10:25

Wildfires: A Global Perspective

John M. Wallace and Chan-Pang 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
2 10:25-10:50

位涡环流(PVC)和极端天气气候

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3 10:50-11:15

陆-气相互作用与陆面过程模式

戴永久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
4 11:15-11:40

中国气象局业务数值预报和下一代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研发进展

沈学顺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
友谊宫二楼 7号会议室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14:00-16:00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1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MJO Moisture Mode Dynamics

李天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/University of Hawaii
2 14:20-14:40

过去暖期对亚洲季风未来变化的指示价值

周天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3 14:40-15:00

北半球夏季的极锋急流遥相关

王 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4 15:00-15:20

气候变化下热带气旋群发事件的热点转移

周 文 复旦大学
5 15:20-15:40

How to Construct an Uncertainty-Aware Forecast System? 如何构建不确定性感知的预报系统?

朱跃建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6 15:40-16:00

Is There a Role for Dynamical Understanding in a Time of AI and Big Models?

Brian Hoskins University of Reading

16:00-16:1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16:10-17:45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2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6:10-16:30

Evolu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ories o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fication 热带气旋增强理论的演化和展望

王玉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
2 16:30-16:50

Tropical Cyclone Potential Size and Lower Limit of RMW

林岩銮 清华大学
3 16:50-17:10

Tropical Cyclone Intensification: The Transition from Vortex Misalignment to Alignment

吴立广 复旦大学
4 17:10-17:30

我国台风预报技术发展的历史、现状与未来

余 晖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
5 17:30-17:45

从赵九章先生的一段话理解新中国大气科学的爆发式发展

吕建华 中山大学

友谊宫二楼 9号会议室

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
14:00-15:30 | 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1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多尺度海洋-大气次季节预报大模型研究进展

黄小猛 清华大学
2 14:20-14:40

国家级天气预报业务人工智能应用研究进展

代 刊 国家气象中心
3 14:40-15:00

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——从天气走向气候

陆 波 国家气候中心
4 15:30-15:50

气象再分析数据AI降尺度研究

师春香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
15:30-15:4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
15:40-17:20 | 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2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5:40-16:00

臭氧重污染事件中臭氧-植被相互作用的重要贡献

廖 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2 16:00-16:20

天然源排放及其对臭氧生成的作用

王雪梅 暨南大学
3 16:20-16:40

气溶胶-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及其天气尺度反馈

丁爱军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
4 16:40-17:00

全天时气溶胶光学特性遥感及气候环境效应

车慧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
5 17:00-17:20

气候变暖和臭氧污染对稻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

冯兆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
友谊宫二楼 3号会议室

S3气象观测与数据

14:00-15:50 | 气象观测与数据 1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我国天气雷达网和风云三号降水卫星的发展与数据融合应用初探

张 鹏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
2 14:20-14:40

青藏高原多圈层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综合观测研究进展

马耀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3 14:40-15:00

风云三号降水星产品及其对全球降水测量计划的贡献展望

陈 林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
4 15:00-15:20

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产品及应用

王国复 国家气候中心
5 15:20-15:35

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集(CMA-RA1.5)研制

张 涛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6 15:35-15:50

中国地面气温、降水和风速气候极值数据集研制与评估

廖 捷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
15:50-16:0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3气象观测与数据

16:00-18:05 | 气象观测与数据 2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6:00-16:20

强对流外场观测试验设计

孟智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
2 16:20-16:40

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研究的应用

孙建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3 16:40-17:00

暴雨外场科学试验与数据库建设

崔春光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所
4 17:00-17:15

中国区域1公里逐10分钟多源融合降水实况产品研制

潘 旸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5 17:15-17:30

青藏高原地-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数据集构建与应用

谢志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6 17:30-17:45

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观测气温气候应用评估

郭艳君 国家气候中心
7 17:45-18:05

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初探

陈玉宝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

友谊宫二楼 5号会议室

S4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

14:00-15:40 | 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 1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The Future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: AI and Other Challenges

Walter Robinson 美国气象学会出版委员会
2 14:20-14:40

AI赋能学科刊群平台建设与高水平论文发表

何书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
3 14:40-15:00

AI对气象论文写作及期刊出版的影响

雷小途 上海市气象局
4 15:00-15:20

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期刊评价与建设

俞征鹿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
5 15:20-15:40

基于Web of Science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的全球及中国气象和大气科学期刊现状

宁 笔 科睿唯安

15:40-16:0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4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

16:00-17:30 | 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 2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6:00-16:20

《气象学报》期刊数据统计分析与服务

吴国雄 万方数据
2 16:20-16:40

人工智能赋能科技期刊发展的几点思考

蒋明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3 16:40-17:00

AI发展背景下气象学术内容传播的机遇和挑战——以中气爱为例

傅正航 复旦大学
4 17:00-17:15

学术期刊助力气象科研成果传播的路径优化探析

孙 舒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5 17:15-17:30

AI技术下学术诚信保障实践初探——以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为例

李 萍 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(《高原山地气象研究》)

2025-08-16 星期六

友谊宫二楼 7号会议室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08:45-10:30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3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8:45-09:05

Synoptic-Scale Variations of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Depth Diagnosed from Dual-Polarization WSR-88D Radar Observations

David. J. Stensrud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
2 09:05-09:25

华南弓状回波强对流致灾大风形成机理

赵 坤 南京大学
3 09:25-09:45

强对流天气研究进展

郑永光 国家气象中心
4 09:45-10:00

超级单体风暴研究进展

王秀明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
5 10:00-10:15

浅积云对流的实验室模拟

傅 豪 南京大学
6 10:15-10:30

Reconciling the Discrepancies of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s in the Atmosphere: A General Pathway Rooted in Entropy Conservation

顾剑峰 南京大学

10:30-10:4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10:40-12:10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4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0:40-11:00

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回顾和展望

陈丽娟 国家气候中心
2 11:00-11:20

青藏高原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

刘屹岷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3 11:20-11:35

亚澳季风年际变异机理及其气候影响的再探究

周 涛 复旦大学
4 11:35-11:50

东亚气候格局对全球变暖的响应:青藏高原的关键作用

何 超 暨南大学
5 11:50-12:10

北半球极热和极冷事件的变化和归因

孙 颖 国家气候中心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14:00-15:25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5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城市化与城市极端天气气候变化

任国玉 国家气候中心
2 14:20-14:40

基于海气相互作用的动力-统计气候预测方法

任宏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
3 14:40-14:55

中亚极端降水触发机制和微物理观测特征研究

杨莲梅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
4 14:55-15:10

季风活动与热带气旋登陆对东亚夏季降水变率的影响

张 菲 复旦大学
5 15:10-15:25

墨西哥湾流变化对锋后云的影响研究

陈璟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
15:25-15:35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1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

15:35-16:50 | 学科经典回顾与前瞻 6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5:35-15:50

初值扰动多尺度相互作用对华南汛期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影响

张旭斌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
2 15:50-16:05

2022年初春青藏高原积雪极端消融的特征及成因

李秀珍 中山大学
3 16:05-16:20

Can the Tibetan Plateau Freeze-Thaw State Influenc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Meiyu Season?

查鹏飞 无锡市气象局
4 16:20-16:35

Attributing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 China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o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Based on Pseudo Global Warming

赵 芮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
5 16:35-16:50

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发展史

朱国富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
友谊宫二楼 9号会议室

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
08:45-10:30 | 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3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8:45-09:05

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湿度多源数据融合与陆面水文过程模拟研究

袁慧玲 南京大学
2 09:05-09:25

Bridging Short-Term and Subseasonal-to-Seasonal (S2S) Flood Forecasting: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

吴 欢 中山大学
3 09:25-09:45

陆气耦合视角下的野火-沙尘复合极端事件

俞 妍 北京大学
4 09:45-10:00

土壤湿度的气候效应在全球变暖中的重要作用

乔 梁 兰州大学
5 10:00-10:15

跨季节植被-陆地-大气相互作用对长江上游破纪录连锁极端事件的影响

安 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
6 10:15-10:30

黄土高原夜间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的初步研究

赵建华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

10:40-10:5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
10:40-12:00 | 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4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0:40-11:00

金融气象助力金融风险管理

赵艳霞 复旦大学
2 11:00-11:20

极端天气健康风险与预警应对

李湉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3 11:20-11:40

中国交通气象观测技术进展和未来展望

刘端阳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
4 11:40-12:00

新能源气象预报需求、挑战与思考

申彦波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

S2交叉学科融合发展

14:00-15:25 | 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5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4:00-14:20

结合深度学习的集合资料同化

雷荔傈 南京大学
2 14:20-14:40

人工智能与数据同化的融合发展

韩 威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3 14:40-14:55

深度学习驱动的多模式集成天气预报方法研究

修重阳 天津师范大学
4 14:55-15:10

机场不同阵风类型特征和基于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速预测

赵德显 民航云南空管分局
5 15:10-15:25

利用Extra-Trees算法基于CMA-MESO模式的霜的预报方法研究

刘志丽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

友谊宫二楼 3号会议室

S3气象观测与数据

08:45-10:30 | 气象观测与数据 3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8:45-09:05

基于观测诊断评估的全球、中国和区域大气水循环及云水资源数据集研发及应用

周毓荃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
2 09:05-09:25

天山山区树木年轮数据集

尚华明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
3 09:25-09:45

大气化学-天气耦合再分析数据集研制

周自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4 09:45-10:00

全球百年表面温度数据产品的研制及应用

陈丽凡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5 10:00-10:15

一种云粒子形状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其数据集

黄敏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6 10:15-10:30

用于对流初生人工智能识别和预报的数据集研制

刘雨佳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
10:30-10:40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3气象观测与数据

10:40-12:10 | 气象观测与数据 4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0:40-10:55

基于ARMS观测算子在CMA-MESO中同化FY-4B AGRI反射率信息

谢雨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2 10:55-11:10

基于HAT的CLDAS湿度历史数据超分辨率重建方法

陈霄健 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
3 11:10-11:25

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长江中游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

罗林艳 湖南省气象信息中心
4 11:25-11:40

陕西百年(1922~2023年)均一化气温、降水月值数据集研制

李亚丽 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
5 11:40-11:55

基于雷达有效照射体积的三维组网产品算法研究

李恒升 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
6 11:55-12:10

基于MOID的气象数据流通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

陈 楠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
友谊宫二楼 5号会议室

S4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

08:45-10:25 | 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 3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08:45-09:05

The journey of a meteorological journal from 1866 to 2025

王 勇 Meteorologische Zeitschrift
2 09:05-09:25

AI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转型

张铁明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
3 09:25-09:45

大数据与AI融合助力气象期刊的出版效率优化与模式创新

杜嘉欣 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中心
4 09:45-10:05

迎AI变局 大数据&新技术协同赋能期刊诚信治理

刘 芳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
5 10:05-10:25

地理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常见问题——编辑中发现的AI写作实例

赵 歆 《地理学报》英文版编辑部

10:25-10:35 | 会间休息、参观展览

S4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

10:35-11:56 | 智能时代的气象科技期刊发展 4
编号 时间 题目 讲者 单位
1 10:35-10:50

AI赋能学术期刊XML一体化融合出版高质量发展

李艳红 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2 10:50-11:05

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

张福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3 11:05-11:20

内容智能优化——编辑效率提升

徐丹丹 贵州省气象学会
4 11:20-11:32

基于DeepSeek的科技期刊表格编校问题识别探索——以台风“杜苏芮”相关研究为例

徐营营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
5 11:32-11:44

人工智能在编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

罗 清 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
6 11:44-11:56

人工智能时代气象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定位与思考

朱玉祥 中国气象学会

14:00-17:00 | 聚力·启新——《气象学报》编辑、作者见面会